“从国内看,中国外贸发展基础稳固,预计全年的外贸仍将稳定在30万亿人民币的规模。”12月9日,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在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从国际市场看,需求增长乏力,不稳定、不确定因素增多,经合组织将明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下调至2.9%。基于此,我国外贸还将通过降低关税水平、提升贸易便利化、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方面,进一步推进对外贸易提质升级,以增强外贸抗风险能力。
持续降低进口关税水平
据悉,今年1-11月份,我国进口规模总体稳定,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。11月当月,进口增速达到2.5%,月进口增速为今年8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。
“从商品看,农产品、医药品、矿物肥料和化肥的进口额同比大幅增长;同时,我们从欧盟、东盟、拉美、’一带一路’国家的进口稳中有升。”针对此前我国外贸进口数据相对低迷,任鸿斌指出,这主要是由于从少数发达国家的进口减少;原油、钢材、原木、橡胶、煤、纸浆、大豆等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明显下降,拖累进口增幅等。
任鸿斌表示,由于服务、产业升级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,中国的进口需求强劲,中国政府把积极扩大进口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,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。
比如,持续降低关税。据悉,2018年以来,我国通过四次自主降税,关税总水平从上一年度的9.8%下降至7.5%,全年减轻企业和消费者税负约700亿元;今年,又对部分信息技术产品实施降税。未来,还将适时更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制度性成本,激发和释放进口潜力。
事实上,近来降低关税利好频出。11月4日,第三次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领导人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并达成重要共识。目前,15个成员国已结束全部20个章节的文本谈判,准备明年签署协议。至此,世界最大自贸区将建成。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看来,RCEP协议达成后,中国可以获得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。
“从生产者角度看,关税水平的降低、准入门槛的下降,将使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成本大幅减少,从而扩大企业的获利空间。从消费者的角度看,RCEP的达成将使消费者可以用较低的支出享受到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。”倪月菊说。
就目前来看,关税优惠作用已显现。于上月结束的第二届进博会期间,财政部等三部门发文规定,对于合理数量的进口展品(不包括国家禁止进口商品、濒危动植物及其产品、国家规定不予减免税的20种商品和汽车)免征进口关税,进口环节增值税、消费税按应纳税额的70%征收。据悉,此次进博会期间,累计意向成交额711.3亿美元,较首届增长23%。
任鸿斌表示,未来还将常态化举办进口博览会。第二届进博会共有181个参会国家、地区和国际组织,参展企业3800余家,累计意向成交711.3亿美元,比首届增长了23%。目前,第三届进博会筹备工作现在已经开始。
与此同时,在高标准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,签订和实施《贸易便利化协定》,深入开展“放管服”改革,加快推动“单一窗口”建设,主动履行义务。据统计,当前《贸易便利化协定》实施率已达到96.2%,剩余措施将于2020年2月22日之前落实到位。
此外,任鸿斌表示,正在抓紧推进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,充分发挥进口贸易集散地对扩大进口的示范和带动作用。
目前,我国已在上海、天津、苏州和宁波建立4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。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,目前4个示范区主要集中在华东。广东、海南、重庆、成都和西安等城市由于较强的科技承载能力,或成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围的目标。
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
进口之外,我国已连续10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出口第一大国,服务贸易总额也于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,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第二大国。“今年以来,服务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。我们持续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。目前我们正在对已有的17个试点进行评估,准备明年适时出台新的贸易创新试点。”任鸿斌说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服务贸易逆差持续下降。1-10月份,服务贸易逆差下降了10.4个百分点。在任鸿斌看来,这主要是因为出口型服务贸易竞争力普遍增强。
任鸿斌表示,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快于全球增速,但新兴服务出口占比有待提升,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。对此,商务部还将从三方面服务贸易提质升级。
比如,继续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,通过试点以点带面,推进服务贸易快速发展。在此前的2018年,国务院曾发布《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》,提出在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海南、深圳等17个地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,试点期截至2020年6月30日。
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方面,将加快发展数字贸易,推动服务外包转型升级,拓展研发设计、维修检测等两头在外的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;此外,还将推进服务领域开放合作,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。
“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是个新的提法,旨在逐步完善跨境交付、境外消费、自然人移动等模式下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制度,有序推进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。以“一带一路”相关国家为重点,加快推进与更多国家建立服务贸易的合作机制。”任鸿斌表示。
事实上,2018年,上海已印发《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施办法》和《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(负面清单)》,至此,我国自贸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。
而针对制度探索,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表示,这里所说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,区别于眼下已有的投资贸易负面清单。“目前来看,国家方面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主要是针对跨境交付,比如互联网提供的远程服务等。但鉴于当下服务类型较多,诸如外汇管制等诸多环节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落实,因此目前清单还仅是在探索阶段。”
建设新一批外贸转型升级基地
“大家都知道,贸易高质量发展,产业是基础。贸易是产业的国际化,又连接着产业和市场。应该说,产业和贸易是互相支撑的”任鸿斌说。
数据显示,我国国际市场遍布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,出口占到我们GDP比重接近20%。出口企业通过加强贸易的国际合作,参与国际分工,推动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;同时,进口方面,企业引进了先进技术、装备和关键零部件,有力促进了国内产业创新发展。
任鸿斌表示,接下来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。其中包括,发展全球产业链;拓展国际合作空间;推进“三项建设”。
在发展全球产业链方面,留住存量,提升加工贸易向研发设计、营销服务等环节,提高出口附加值;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,发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,延长产业链。扩大增量方面,推动制造业领域开放政策,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,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等。
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方面,进一步深化市场、技术、规则等领域合作,优化国际市场布局,实现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并举;大力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国际经贸合作,加快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等。
为推进“三项建设”,在打造一批产业与贸易促进平台,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,加快广交会创新发展的同时,建设新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,促进外向型产业急剧发展等。
在2011-2018年间,商务部已认定四批共255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。今年6月,商务部新公示的《2019年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认定公示名单》中,在此前基础上新增65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,涵盖全国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辽宁、上海、江苏等34个地区的机电、轻工、医药、化工、纺织、农产品等10个行业品类。
货之家—是一家跨境运输、报关报检、仓储物流等综合性国际物流公司,专业提供:跨境电商仓储,保税仓,保税仓库,保税仓储,电商仓库,保税物流,第三方仓储,跨境电商BBC,进口报关,进口清关,进口报检,保税进口,包税进口清关,进口清关代理。服务热线:400-807-008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