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年针对保健食品的报道从未停止,相关政策的出台一个接着一个。就在9月25日,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食品召回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,提到未按规定注册或未按注册要求生产的保健食品属于一级召回,须在24小时内启动召回,并点名跨境电商同样适用该办法。
跨境进口保健食品召回,跨境电商面临重大挑战
这一政策的出台或将专门针对保健品跨境电商的“灰色空间”。需要注意的是,先前未在国内注册/备案的进口保健品,虽然同样禁止宣传保健功能,但根据《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》,跨境商品是按“个人自用”监管,这给了跨境电商们很大的操作空间。
但是有个疑问,海外进口的保健食品是以膳食补充剂的名义进口,非药性,是不是就可以规避这一政策呢?
过去,部分跨境电商进口保健品依赖“宣传擦边球”生存——比如将普通食品包装成“调节尿酸”“保护肝肾”的“神药”,或利用跨境电商“个人自用”监管漏洞规避注册要求。
如今,跨境电商进口保健食品召回制度意味着:违规进口保健食品将无处遁形,跨境电商被逼走向合规。因为一旦查实违规,企业需立刻停止经营并配合召回,产品需在极短时间内从市场“消失”。否则,企业将面临并处罚金甚至吊销许可的顶格处罚。
多方责任主体,堵死灰色跨境,放开合规进口
关键的是,新规特别强调了跨境电商平台、进口商的连带责任。以调节尿酸类保健品为例,若某进口品牌宣称“降尿酸特效”,但未在国内完成保健食品注册,电商平台需立即下架并配合召回,否则将“对不采取主动召回措施的跨境电商企业,应暂停其跨境电商业务”,这彻底堵死了“卖完就跑”的投机路径。
进口保健品的“灰色空间”正逐渐被挤压,为合规的进口保健品、膳食补充剂打开了“正门”。前不久我国首款进口“调节尿酸”保健食品方才落地,说明保健食品的政策红利已经开始释放信号,未来将会有更多进口产品宽进严出。过去被认定宣传违规的进口保健食品,未来将加速通过注册备案,以正规身份重新引进中国市场。
跨境电商进口保健食品政策的调整,本质是一场“良币驱逐劣币”的洗牌。召回制度,看似增加了企业成本,实则净化了市场环境。真正具备实力、有正规注册的保健品,将借此摆脱“虚假宣传”的标签,赢得消费者信任。当监管的“紧箍咒”遇上消费的“健康需求”,保健品行业的未来,属于那些“守得住底线、玩得转合规”的长期主义者。
货之家认为,做跨境电商进口业务,合规是生命线。它不仅是通关的通行证,更是企业抵御风险、稳健经营的基石。一次违规可能满盘皆输,严守合规才能行稳致远。
货之家专业提供跨境电商进口物流、报关、保税仓一件代发服务,保税仓库,保税加工,保税物流,退运,销毁,国际进口物流,跨境电商进口报关。跨境电商进口保健品,进口产品,进口商品,进口食品,奶粉进口,红酒进口,进口咖啡,进口护肤品,进口化妆品,可直接咨询手机号/微信:13318730968(李经理),可对接京东、天猫、抖音、拼多多、小红书、淘宝、有赞、微店、微盟、洋葱等热门跨境全球购电商平台一件代发或保税物流调拨转仓。
文章及图片除原创外均精选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意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