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跨境电商进口业态的蓬勃发展,海关监管也随之进入常态化、数据化的新阶段,为行业划定了明确的风控“红线”。作为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,保税仓企业及相关商家必须深刻理解政策,筑牢风控防线。
一、政策核心:风控有法可依
2018年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》,是海关强化监管的根本依据。

文件明确规定:跨境电商平台应建立风险控制系统,严防虚假交易、二次销售等行为,并对“同一购买人、支付账户、收货地址、联系电话”等重复大量订购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控。这为保税仓货物的合规出入区管理提供了清晰的指引。商家和消费者需遵守"合理自用"原则,避免异常订单。
一、政策背景:风控有据可依
2018年,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》中明确提出:
跨境电商平台应建立风险控制体系,防止虚假交易和二次销售,加强对同一购买人、支付账户、收货地址、联系电话等重复大量订购行为的监控。
这份文件成为海关近年来强化风控的重要依据,也为平台合规运营划定了明确边界。
二、各地海关风控动态与保税仓影响
1、重点口岸海关:参数明确,系统已上线
• 风控参数
当月同一商品、同一订购人、同一地址订单数超20;同一电话对应证件号超10;同一订购人对应电话超20、地址超40等。
• 平台响应
要求电商平台同步上线拦截系统,覆盖食品、美妆、保健、个护等多个类目,有效拦截异常订单。
• 后续动作
海关要求平台定期当面沟通,海关的强监管信号,例如定期面对面沟通、协同共治机制已成为常态。。
2、其他主要口岸:建立共治机制
多个主要口岸海关与电商平台建立"协同共治工作群",要求平台对海关提供的风控线索进行排查,并定期提交风控报告,形成常态化监管。
3、多地海关:监管趋严,沟通频现
• 部分海关不定期推送风控数据,监管势头持续加强;
• 就"订单集中购买"等问题与平台进行沟通,重点关注"非合理自用"订单。

三、跨境电商平台如何应对?技术+沟通双管齐下
从行业实践来看,平台正在从两方面着手:
1、技术拦截
根据海关风控参数,建立识别模型,对异常订单实时拦截。
2、主动沟通
积极与海关对接,解释业务逻辑,配合排查线索,避免误解升级。
跨境电商平台与商家唯有加强自律、拥抱合规,才能在日益规范的市场中行稳致远。
四、货之家保税仓给跨境商家与消费者的提醒
• 对商家而言
应严格遵守"合理自用"原则,避免集中下单、同一地址多频次收货等行为,否则可能被系统判定为"刷单"或"二次销售"。
• 对消费者而言
如实填写订单信息,不参与"代下单"或"刷单"行为,保障自身信用与购物安全。
五、总结
海关对跨境电商进口的风控绝非“一阵风”,而是精准化、常态化的长期趋势。保税仓企业与商家唯有将合规视为生命线,主动适应监管要求,才能在日益规范的市场中行稳致远,共同守护跨境电商产业的健康生态。
货之家专业提供跨境电商进口物流、报关、保税仓一件代发服务,保税仓库,保税加工,保税物流,退运,销毁,国际进口物流,跨境电商进口报关。跨境电商进口保健品,进口产品,进口商品,进口食品,奶粉进口,红酒进口,进口咖啡,进口护肤品,进口化妆品,可直接咨询手机号/微信:13318730968(李经理),可对接京东、天猫、抖音、拼多多、小红书、淘宝、有赞、微店、微盟、洋葱等热门跨境全球购电商平台一件代发或保税物流调拨转仓。
文章及图片除原创外均精选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意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
